7*12小时服务热线(业务咨询):400-099-6011

产品应用常识

首页 > 技术及应用 > 产品应用常识 >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介绍

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介绍

提供 来源:      日期:2025年01月07日
分享到:

       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,结合了传统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和环境控制技术。与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相比,它能够在较高的气压下进行成像,因此可以观察到许多传统扫描电镜无法观察的样品,如含水样品、生物样品和某些湿气或易挥发的物质。  

 

       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类似,都是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,产生各种信号来进行成像和分析。它在样品表面周围创建了一个可控的环境,使得样品可以在较高的气压下进行观察,而不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。

 

      具体来说,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 

   1. 电子束产生  

      电子束的产生是工作原理中的首要步骤。电子束通常由电子枪产生,该电子枪会加速电子至高能状态。这些高能电子通过电磁透镜聚焦成一个细小的电子束,并射向样品表面。电子束在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,会产生多种信号,其中包括二次电子、背散射电子、X射线等,这些信号可以被探测器捕获,从而形成样品的图像或获取样品的元素信息。

     

     2. 样品的环境控制

      传统的扫描电镜工作时,样品通常需要被置于高真空环境中,这样能够避免空气分子与电子束发生干扰。然而,这样的环境会导致一些湿度较高的或易挥发的样品发生形变,甚至被破坏。而它能够在一定气压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样品观察。

    

    3. 信号检测与成像

      通过探测由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号,构建出样品的高分辨率图像。常见的信号检测器包括二次电子探测器、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和X射线探测器等。通过这些探测器收集信号,并经过放大、转换,最终呈现出样品表面的图像。

 

     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将样品置于控制环境中,克服了传统扫描电镜中无法处理湿态和易挥发样品的问题。同时在环境控制和样品保护方面有显著的优势,使其在生命科学、材料科学、地质学、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免责声明:本平台文章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所转载文章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作删除处理以保证您的权益!

BAHENS仪器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© 2010 BaHens(CHINA) INSTRUMENT CO.,LTD 沪ICP备10009833号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