岛津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:
仪器准备
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连接正常,气源是否充足,气体钢瓶阀门是否打开,减压阀压力是否正常。确保载气(如氮气、氦气)、燃气(如氢气)和助燃气(如空气)的供应稳定。 根据分析需求,选择合适的色谱柱,并将其正确安装在气相色谱仪的进样口和检测器之间。安装时要注意色谱柱的方向和连接的紧密性,避免漏气。 打开气相色谱仪的电源开关,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和初始化操作,使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,通常为 30 分钟至 1 小时不等,具体取决于仪器型号和环境条件。
参数设置
进样口温度:根据样品的沸点和热稳定性来设置,一般要高于样品中最高沸点组分的沸点,以确保样品能够迅速气化,但也不能过高,以免造成样品分解。通常设置在 150-350℃之间。
柱温:这是影响分离效果的关键参数。根据样品的复杂程度和分离要求,可以选择恒温或程序升温方式。恒温设置时,温度一般在 50-250℃之间;程序升温则需要设置初始温度、升温速率、保持时间等参数,以实现对不同沸点组分的最佳分离。
检测器温度:要高于柱温,以防止样品在检测器中冷凝,影响检测结果。对于常用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(FID),温度一般设置在 250-350℃之间。
载气流速:载气的流速会影响样品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。一般通过调节载气压力或流量控制器来控制流速,常用的流速范围为 1-10mL/min,具体数值要根据色谱柱的类型和尺寸进行优化。
进样量:根据样品的浓度和检测器的灵敏度来确定,一般进样量在 0.1-10μL 之间。进样量过大可能导致色谱峰过载,影响分离效果和定量准确性;进样量过小则可能无法检测到低浓度的组分。
样品准备
确保样品为液体或可挥发的固体,且样品要纯净,避免含有颗粒杂质或不挥发性物质,以免堵塞进样口或污染色谱柱和检测器。
如果样品浓度过高,需要用合适的溶剂进行稀释;如果样品是混合物,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,如萃取、过滤、浓缩等,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分离效果。 将处理好的样品转移到干净的进样瓶中,盖紧瓶盖,防止样品挥发或被污染。
进样操作
使用微量注射器吸取适量的样品,注意避免注射器内有气泡。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进样口的橡胶隔垫,快速、准确地注入样品,然后迅速拔出注射器。进样速度要快,以减少样品的扩散和峰展宽。
对于自动进样器,将进样瓶放置在自动进样器的样品盘中,按照仪器操作软件的提示设置进样参数,如进样瓶位置、进样量等,然后启动自动进样程序。
数据采集与分析
进样后,气相色谱仪会自动记录色谱图,显示出不同组分的色谱峰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色谱图的基线是否平稳,色谱峰的形状是否正常,如有异常情况,应及时停止分析,查找原因。
分析结束后,使用仪器自带的色谱数据处理软件对色谱图进行处理,如基线校正、峰识别、积分等操作,以获得各组分的保留时间、峰面积或峰高、含量等信息。
根据标准样品的色谱图或已知的保留时间数据,对未知样品中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,确定各色谱峰所对应的化合物。通过比较样品中各组分的峰面积与标准样品中相应组分的峰面积,采用外标法、内标法或归一化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,计算出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。
仪器清洗与关机
分析完成后,及时清洗进样口和进样针,防止样品残留对下次分析造成干扰。可以用适当的溶剂(如丙酮、甲醇等)冲洗进样口和进样针多次,然后用干净的氮气吹干。
关闭气源,将柱温、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降至室温或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温度,然后关闭气相色谱仪的电源开关。
在使用岛津气相色谱仪时,一定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,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,以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。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,应及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仪器厂家的技术支持人员。
免责声明:本平台文章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所转载文章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作删除处理以保证您的权益!
BAHENS仪器微信公众号